◎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其实500强企业,多数都是绿色的企业。
《方案》明确,到2020年,完成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基本建立法律体系完备、技术体系科学、管理体系高效的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对固定污染源实施全过程和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实现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精细化、信息化的一证式管理。依证严格开展监管执法,重点检查许可事项和管理要求的落实情况,严厉查处违法排污行为。
制定排污许可管理名录,分行业推进排污许可管理,逐步实现排污许可证全覆盖。要将现有法律法规对企事业单位污染排放控制的要求细化落实,依法确定许可内容,环境质量不达标地区要对企事业单位排放污染物实施更加严格的管理和控制。《方案》要求,规范有序发放排污许可证。《方案》指出,实施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具体举措,是改革环境治理基础制度的重要内容,对加强污染物排放的控制与监管具有重要意义。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完善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实施企事业单位排污许可证管理作出部署。
企事业单位应依法开展自行监测,建立台账记录,如实向环境保护部门报告排污许可证执行情况。要强化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管,2017年基本建成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及时公开企事业单位自行监测数据和环境保护部门监管执法信息。檀笑表示,特别是大气十条和水十条的出台,对印染行业的整治力度和管理水平都提出了空前严格的要求。
从目前来看,我国对印染企业的布局、工艺和装备、质量与管理、资源消耗、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安全生产与社会责任、监督管理等各方面都提出了准入要求。可以看出,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印染布产能逐渐向东部沿海集中。所以,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要以园区发展为引导,完善产品开发协作体系,加强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的沟通协作,形成具有区域优势的产业链群,提升行业整体竞争能力。污染成分复杂,治理难度增大有数据显示,我国纺织工业废水每天排放量约为0.31亿吨,其中印染废水约占80%。
污染严重的同时,治理难度也随之增大。为此,记者采访了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中心高级工程师檀笑。
谭笑说除此之外,综合考虑地方环境容量,也是印染行业产业集聚选址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染料工业的飞速发展和后整理技术的进步,新型助剂、染料、整理剂等在印染行业中被大量使用,难降解有机成分的含量也越来越多。但据檀笑统计,目前已建成达到要求的废水治理中央控制系统的企业不多,只有少数企业在新建或改扩建治理设施时建成中央控制系统,部分企业还是手动操作和人工分析化验。由于印染废水水质随原材料、生产品种、生产工艺、管理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导致各个印染工序排放后汇总的废水组分非常复杂。
一方面,由于国内染化料价格暴涨,增加了生产成本。印染废水废气的排放及污染,一直是制约我国纺织行业可持续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因素。根据《印染企业环境守法导则》要求,印染废水处理厂(站)应设置pH计、溶解氧仪、流量计等监测装置,并根据需要在控制室增加显示装置,监测参数应至少包括水量、pH、化学需氧量。产业集聚发展过程中,行业的自律意识逐渐增强,印染企业越来越重视先进技术以及设备方面的投资
从目前来看,我国对印染企业的布局、工艺和装备、质量与管理、资源消耗、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安全生产与社会责任、监督管理等各方面都提出了准入要求。在我国印染行业集中的省份,印染企业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印染企业废水的纳污水体中COD、氨氮、总氮等指标超标明显,已无环境容量。
以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中心,不断进行产品开发,提高产品档次,推行品牌战略,提高企业竞争力是未来印染企业的发展方向。檀笑指出,在产业集聚过程中,虽然出现了规模较大、环境治理水平和管理能力比较先进的工业园区,企业的环境自律能力也在增强,但目前整个行业面临的问题还比较多。
檀笑表示,企业要确定各自的产品定位,以及合理的市场竞争策略和符合本企业的技术发展方向,扬长避短,相互交流,资源共享,促进共同发展。所以,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要以园区发展为引导,完善产品开发协作体系,加强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的沟通协作,形成具有区域优势的产业链群,提升行业整体竞争能力。污染成分复杂,治理难度增大有数据显示,我国纺织工业废水每天排放量约为0.31亿吨,其中印染废水约占80%。其中,浙江、江苏、福建、山东和广东等东部沿海5省产量368.72亿米,占全国总产量的96%。随着染料工业的飞速发展和后整理技术的进步,新型助剂、染料、整理剂等在印染行业中被大量使用,难降解有机成分的含量也越来越多。2014年1月~6月,印染企业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实际完成投资179.33亿元,同比增加36%,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保持了快速增长。
由于印染废水水质随原材料、生产品种、生产工艺、管理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导致各个印染工序排放后汇总的废水组分非常复杂。印染废水废气的排放及污染,一直是制约我国纺织行业可持续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因素。
另一方面,印染废气特别是定型废气含有水蒸气、印染助剂和溶剂的挥发物与冷凝物,以及织物携带的纤维和尘埃,是一种包含了气、液、固三态污染物的混合流体,其治理难度也比较大。谭笑说除此之外,综合考虑地方环境容量,也是印染行业产业集聚选址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产业集聚发展,环境要求趋严有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1月~9月,规模以上印染企业印染布产量为384.1亿米,较2014年同期下降17.15%。檀笑指出,印染业上承织造、下接服装家纺,在整个纺织产业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独特的带动作用,是纺织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
污染严重的同时,治理难度也随之增大。一方面,由于国内染化料价格暴涨,增加了生产成本。所以,严格执行准入条件,是加强纺织印染行业的基础。如何提高环保综合整治能力、推动产业绿色化,促进整个行业转型升级,是当前纺织印染行业面临的问题。
严格准入标准,考虑地方容量首先,应该严格执行行业准入标准,各级政府要做到政策推进和严管严控并重。另一方面,行业的废水排放标准在执行方面的困难,也使行业面临着较大压力。
檀笑表示,特别是大气十条和水十条的出台,对印染行业的整治力度和管理水平都提出了空前严格的要求。对于纺织印染行业的环境管理建设方面,檀笑给出了建议。
这更加要求印染行业的环境治理和管理水平不断增强。根据《印染企业环境守法导则》要求,印染废水处理厂(站)应设置pH计、溶解氧仪、流量计等监测装置,并根据需要在控制室增加显示装置,监测参数应至少包括水量、pH、化学需氧量。
为此,记者采访了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中心高级工程师檀笑。可以看出,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印染布产能逐渐向东部沿海集中。但据檀笑统计,目前已建成达到要求的废水治理中央控制系统的企业不多,只有少数企业在新建或改扩建治理设施时建成中央控制系统,部分企业还是手动操作和人工分析化验。产业集聚发展过程中,行业的自律意识逐渐增强,印染企业越来越重视先进技术以及设备方面的投资
很多地方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陷入了产业转型的阵痛期,一些粗放型、高耗型、污染性的产业树大根深, 经济发展方式长期转而不变,有的产业甚至还是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柱,再加上,一些执政者存在不正确的政绩观,唯GDP论英雄的思想观念还很严重,容易被看得见的利益打败。地方主政者应该在经济发展和控制污染之间寻找到平衡点,以深化改革为契机,调整发展思路,加大对新兴产业研究的投入力度,以产业转型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
为了治理空气污染,近日山西、河北等地连续出台了最严格的停产限产和限行措施:山西太原出台12条措施严控企业生产污染,河北出台大气污染防治调度令,石家庄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廊坊钢铁水泥铸造行业严格停限产。雾霾还会阻碍阳光照射,降低能见度,大大增加交通等意外事故的发生几率。
很多人都知道,雾霾会造成空气含氧量降低,破坏空气质量,容易让人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道疾病。和以往相比,河北、山西等地的治霾力度前所未有。
本文地址: http://one.zhutima.com/?id=24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2025-04-05 19:46天狐定制
2025-04-05 19:42天狐定制
2025-04-05 19:22天狐定制
2025-04-05 19:17天狐定制
2025-04-05 18:58天狐定制
2025-04-05 18:38天狐定制
2025-04-05 18:33天狐定制
2025-04-05 18:03天狐定制
2025-04-05 18:00天狐定制
2025-04-05 17:30天狐定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